close
以下佳句節錄自深入非洲三萬里-李文斯頓傳(張文亮著):
1 
...寧願誠實而窮,不願虛謊而富....
他們教導我四點..第一是勤勞的美德,勤勞是除了必要的休息外,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;
第二是節儉的生活,節儉是對物質需用的節制,以最少的需求去面對每天該盡的責任;
第三是讀書的習慣,使我一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;
第四是敬畏上帝,敬畏上帝是上帝塑造人性格的鋼骨.
...探險成功的關鍵,不在探險隊的人多,設備精良,糧食充足,享有盛名,而在人的勤勞,節儉,愛讀書,與對上帝的敬畏...
如果你的信仰祇是為了追求突發式的感動或神蹟,試探與引誘將遲早會追上你的.
反之,如果你把每天所該盡的職責,都交託在上帝手中,並且學習在這些事情上與上帝同行,你的信仰會更扎根於真實生命中.
成為一個基督徒是成為一個踏實的人,他親手所做的,永遠比他嘴巴所講的更多.
真實的信仰,是上帝使人成為真實人,每天安靜,確實的去做他該做的事情.
這正如耶穌基督所說的:"憑著他們的果子,就可以認出他們來."(馬太福音七章20節)
貧窮是給孩子一種良好的訓練,雖然訓練的過程有點嚴峻.
如同給一隻牛犢背負一個軛,剛開始牛犢會有不適應的時間,後來軛使得牛犢成長得更強壯...
一顆已經墮落的心,是不會產生行善的純正動機;一顆充滿虛謊的心,是無法分辨真實的神蹟.
我惟一能做的祇有靠著基督無限的憐恤與恩典,並謙卑的相信.
在基督救贖恩典裡,我惟一責任與行動,就是立刻地相信與接受救恩.
雖然我在接受基督的那一刻,軟弱的心依然動搖,但我知道祂為我死,我為祂活.
雖然,李文斯頓在接受耶穌基督救恩的時候,並沒有特殊的經歷,上帝的生命與恩典卻已經進入李文斯頓的心中,
即使後來中非洲的環境,艱難到彷彿是天如鋼,地如鐵,但是李文斯頓心中有一個屬天的生命,比外界的一切更剛強.
救恩不是他一時的經驗,而是他一生的體驗. 
我知道,我將面臨的是譏笑,厭惡與反對,我將存著信心,忍耐,努力去面對.
我也知道,我可能因為長期沒有看到人信耶穌而沮喪,長期生活在異邦文化而力竭.
但是,無論這些因素影響我多深,我仍會依靠聖靈與耶穌,對這一切外來負面的影響,我將永不屈服.
一時想成為宣教士的負擔,並不保證一生都能行在這條路上.一時信仰的復興,也不能保證以後能夠走到底.
能夠走到底的人,是讓耶穌基督的信仰成為他的生命與性格.
我年輕的時候以為,沒有口才怎能傳道?不能講道,怎能傳福音?
後來我才知道,福音的信息與傳福音者的生命特質最有關係.
傳福音不是為了完成偉大的使命,也不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,更不是為了達成改變他人的功效.
真正的傳福音,是以真誠的生命,去接觸每一天遇到的人,去做每一天所該做的事.
成為基督徒,是成為上帝手中貴重的器皿,我不在乎上帝在哪裡使用我,祇在乎是上帝在使用我.
為了上帝的呼召,我願意在聖潔上保守自己,在現在的工作上忠心.
期待妳把每一次唸書的機會,都當成增進知識的時機,並尋求上帝賜給妳屬天的智慧,去管理所得到的知識.
這個過程,絕對不是淺嘗恩典,更非自認把書本看過一,二遍就可以了.
深度的閱讀是盡可能的把書本的知識,轉換成自己熟悉的,甚至讀到自己內心的深處,湧出喜樂的泉源.
我們讀書是靠著上帝所賜的力量,帶著一顆願意的心,去學習接受每一本課本.
依靠上帝去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,絕對不會一無所得,甚至會比祇讀自己有興趣的書,收穫更多.
讓上帝做我們所有事情的總代理,我們祇需存著一顆願意的心,單單地去跟隨祂.
我們一生所能做的是那麼少,而且經常搖擺不定,令人失望.
我不確定上帝怎麼看我這軟弱的人,但是我確定,上帝看的是我們向著祂的一顆心.
上帝能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做所想的.
...我將來所要面對的,可能都是這種好壞參半的情景.
不過,我寧願帶著一顆勇敢的心志,進入高山低谷中,去接受各種困難的考驗,也不願在平靜無事的泥濘中浮沉.
我不願意在任何議題上,表達自己的看法.因為依附政府的保護,會淪為殖民主義的附庸,
但是激烈的反對政府,會成為分離主義分子.即使起初有正確的動機,仍易落入以行動表明的抗爭裡.
當基督徒花時間為這些不同看法而爭執時,
撒但將伺機帶領大批未聽福音之人進入無底坑,陰間將為基督徒不同政治紛爭而高興歡呼.
因此,我立定心志,平靜地在眾人中生活,願上帝給我智慧,使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.
 無論是以何種的方式,我深深期待自己的一生,能夠彰顯上帝榮耀的恩典...
或許成為一個拓荒先鋒,是我生命最有效率的付出,是服事上帝最有功效的切入點.
不是主教式的高貴巡禮,而是前往非洲未知的部落.
講他們所講的語言,聽他們所說的故事,過他們所過的生活,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,
並醫治病人,建立學校,成立佈道所,排解部落之間的糾紛.
也許有些部落對我的期待祇是疾病得醫治,槍械的保護,或是金錢的好處,對於真理沒有絲亳的需求.
但是對我而言,任何歡迎敞開的門-不管他們真正要的是什麼,我都會帶著福音進入.
 我知道巫師信仰的錯誤,但是在原始部落中,巫師有其存在的功能.土著們治病,喪禮,祈禱,安慰,都需要這些巫師.
巫師也可能是原始部落中最懂物與動物的人,因此我不與他們對抗,也不就他們任何的表現定罪他們.
我不做不同宗教的立場之爭,我祇在他們當中,確實的親手工作.
我不因這隻石頭排列的大蟒蛇,就論斷他們排出偶像的樣子,我認為這祇是他們表達的一種方式.
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絕望的哀哭,但願這哭聲不衹在山谷間迴盪,也能傳到普世基督徒的耳中.
這些非洲土著沒有盼望,因為人活著的時候沒有上帝,死了的時候就沒有盼望.誰肯來為他們的靈魂守望呢?
外表兇悍是內心懦弱的掩飾,深思熟慮後的行動才是勇敢.
勇敢的人經常需要你踢他一腳,他才慢條斯理的起來做事...
良心常常自我控告的人,無法與人面對面地解決問題,所以用暗中施毒的伎倆,攻擊他人.
10
 期待過真實有用的人生,不肯再過迷糊生活的人,常是最先接受福音的一批人,他們會成為最真實的見證者.
梅巴魯不在乎自己得到什麼,在乎的是給別人什麼.
掌聲會寵壞一個人,使他在意別人的誇讚.
...我把眾人對我的讚美,放在上帝的手中.因為讚美放在自己的心中太久,會發臭.
我把內心的控告,也放在上帝的手中,因為祂比我更會處理惡者對人心的控告.
我知道上帝所看重的不是偉大的工作,而是以上帝為中心的事奉.
...多少次,我帶著探險隊在沙漠行走,沙漠裡經常沒有任何道路,前進的路在地圖上祇是一片空白,
嚮導常問我:"李文斯頓先生,要往哪個方向走,才是上帝的旨意呢?"
面對一片無垠的沙漠,我告訴他前進的方位,我內心的禱告是:
"願我的每一個嘗試 ,不論對錯,都在上帝的祝福中."
11
 土著..禱告:"求主趕走在我心中的大犀牛."
土著..禱告..:"求耶穌的寶血將我們的心,洗得像由水中爬起來的水牛皮膚,在陽光底下那麼的潔白."
土著禱告道:"上帝啊,赦免我們,因為祢的赦免像是河邊的大風聲,以致其他控告我們的聲音都聽不到."
我堅信非洲土著是人,不是野獸,他們有心靈,能分辨善惡,對永生有盼望,能夠明白真理.
雖然信主耶穌的人不多,但是有耳可聽的人會聽,有眼可看的人會看,
純正真理不需救濟品或醫病來延伸,否則他們會依賴這些,而不會靠著上帝.
再多的控告與中傷都不會跟到天國去,上帝會平靜我的嘆息,擦乾我的眼淚.
12
組織太大,人力都花在開會,協調,擬訂偉大計畫的漩渦裡.
大教會會逐漸延伸出不同等級的神職人員,與神職聖化的危機.
因為我以前活在黑暗的地方,曾是罪惡之子.如今,我轉變成為上的兒女,一生願像保羅將福音傳出去.
上帝的偉大事工,與教常人數的多寡,真的關係不大.
13
冷靜,並不表示每次都要留在原地被攻擊.
迷信不祇是所信的對象不正確,而且會劣化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.
真正的信心是上帝賜給人心中的亮光,但是祖先所流傳下來的藥材,有些還是應該保留的.
16
 探險是充分計畫後的行動,不是莽撞地逞氣之勇;勇敢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,不同於一時的衝動.
我的福音策略是先有個固定的圓心,就可以依著不同的半徑,將福音像圓周般的傳出去.
佈道所是圓心,土著教師是半徑,畫出去的影響距離是聖靈的工作.
主啊!也許我的一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望,我也分不清自己到底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我就像一個搞不清自己是哪一軍種的士兵.但是,我認識我的總司令.
..但是對一個與耶穌同行的人而言,人生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冒險.
臨行前孩子問我,我們還會活著回來嗎?我的心好痛,我無法確保安全,
但是相信上帝會保守,祝福我們,直到我們見祂的日子.
 17
...面對各樣的困難,他能耐心的一點一點去克服,絲亳不轉移自己的目標.
...在任何困難與危險的時刻,他與他們一起承受,看到他們稍有進步就深感欣慰.
...祇要他拿起聖經,就不在乎明日所有的難處了.
有一段時間我們將不能再見面,我很難過,我將妳放在耶穌-妳最好的朋友-的眷顧中.
祂彷彿在天上,卻最接近妳,當妳向祂禱告,或向祂說一些悄悄話,祂都會傾聽.
妳是祂的小孩,所以妳若有不好的想法,告訴祂,祂會赦免妳,妳會知道祂是愛妳,為妳捨己.
18
一個相信上帝的人是世界上最樂觀的人,他會生病,但他有上帝的保守;
他會遇到困難,但是他有上帝的恩典陪伴;他會遇到打擊,但是他有上帝豐富的供應.
19
擺在他前面的是未知的道路,未知的危險,未知的疾病,祇有勇敢的心,堅強的毅力,才不會向這些危難屈服.
20
傳福音的人,彷彿是流自上帝園中的水流.哪裡有上帝的同在,就往那裡流,但是水流無法知道自岸取水來喝的人有多少.
祇要有機會,我就撒出福音的種子,像這種深夜被叫去傳福音的機會,是無法再來一次的.
21
人應該親手作工,賺取所需,過多的福利,祇是敗壞土著.
我無法依我口袋所擁有的向前去,祇有不斷的仰望上帝的供應.
我相信探險的負擔與意念是上帝給的,成為非洲未知之地的拓荒先鋒,是上帝的保守.
我也相信探知疆界的末了,是上帝國度的開始,福音將更容易進入非洲內陸.
"基督徒"就是無論經歷多少的困難,仍靠著上帝守承諾,做個有信用的人.
22
 無論在我前面的道路有多難走,上帝話語的能力,都足夠供我克服一切的困難.
我發現無論是在英國,或是在非洲,在我人生每一個重要的轉捩點,上帝的話語:
"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要認定祂,祂必指引你的路."(箴言三章5~6節)
與"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,並依靠祂,祂就必成全."(詩篇三十七篇5節),就出現在我的心中.
與土著相處,生活的榜樣重於教導的內容,待人接物的倫理重於神學的教義.
我決定不逃走了,一個有耶穌同在的人為什麼要逃走呢?
23
種族間的主觀與偏見,像是午夜的風,一吹就過.一個人的誠實,親切與可靠,卻不會被風吹走.
24
我的一生祇是跟隨上帝的引領,但是跟隨上帝的人並不是一天到晚拿著聖經,開口閉口都是教訓人.
這是世俗要框化傳福音者的形象,以僵化事奉上帝的活潑.
當我與非洲土著一起製磚建屋,一起磨鐵器, 一起鉋木頭,這就是傳福音,我講道與醫治病人是一樣尊貴的工作. 
 因為都不是為我自己做的,為基督做的任何事都是福音.
當我為探險隊員射殺一隻攻擊人的野牛,當我在夜裡觀測天文星座,當我思念孩子時寫信給他們,
當我在旅行時抽空寫一點手記,當我在面對誘惑時拒絕一個腦中出現的邪惡思想,當我感謝沿途土著所提供的一點消息,
這都是事奉上帝的一部分.
我更盼望非洲土著,能從他處或是他人身上得到上帝更多的祝福與幫助,
但祇要我跟他們在一起,我不會將亮光掩藏在非洲的灌木叢中.
讓非洲內陸的人知道福音的可貴,不是淪落成西方文化的附庸,而是活出一個基督榮耀國度使者的活潑與尊貴.
25
正確的保護是不同文化之間以兄弟般的情誼去溝通,而海外宣教士所傳的福音,正是撒下人與人之間溝通互信的根基,
那不是金錢與政治力量所能耕耘到的深度,卻是上帝的福音所能觸及的基礎.
所以不是人為的強迫介入,也不是任憑他們繼續生活在錯誤的光景中.
因此正確的保護,是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.
辛勤彷彿更能預備我們,去享受花朶的美麗與天空的景致.
我們常聽說人要會享受大自然,但是我認為祇有勤勞的人,才真正能夠享受大自然.
許多人曾尋求,如何過一個有價值的人生?
高等教育的重要,就是裝備一個人,使他可以找到一個尊貴的使命.
而到黑暗之處,將救贖主的真理告訴他們,是使用使命中最尊貴的使命.
成為海外宣教士就是如此的尊貴,是神聖的呼召,是值得你一生的投入.
因成為海外宣教士,我常有喜樂.有人認為我為非洲的付出是一種犠牲,這比起耶穌為我被釘十架的浩大恩典,又算什麼?
其實,我在非洲得到太多,例如有益健康的走路,有個清潔的良心,有顆經常平安的心,有個榮耀的盼望,
有這些獲得怎麼算是犠牲呢?這是一種恩典的特權.
我也有焦慮,生病,痛苦與危險時候,也有退縮,動搖,心志下沉的日子,但是過後再看,這些遭遇對生命的成長是合宜的,
充滿了上帝慈愛的覆蔽,這些危險與痛苦比起未來要彰顯的榮耀,根本算不得什麼.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C 倫子 的頭像
    CC 倫子

    CC 倫子的部落格

    CC 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