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以下佳句節錄自深入非洲三萬里-李文斯頓傳(張文亮著):
27
一個傳福音的人,與人和平是他的十字架.
和平的使者經常被當作懦弱者....李文斯頓下令,不必理會他們,生命中還有更重要事要做.
酒,使土著中最聰明的也變為愚昧,最勤勞的變為懶惰,使得整個部落意志消沉,失去判斷力.
我再一次將自己亳無保留的放在上帝的手中,按祂的榮耀,而非我的期待.
當我回到這個原點,我發現過去的成功與讚賞都是附加的,我從來沒有追求這些,
不應該為了過去的成功與讚賞,使自己無法再卑微的對主說,憑祢的旨意行.
一切任務彷彿失敗時,願上帝賜我智慧,能夠認識,跟隨祂直到末了,上帝的美意本是如此.
當我心中充塞著別人的聲音時,我知道我的心已經離了主.
主啊!求祢恩待我這個罪人.
28
語言的結構與意涵會響人的思考體系,在這原始部落的語言裡沒有"創造"的用語,
他們不知道什麼是"創造",以致把"被造"的人物,石頭,樹木,野獸,河川當成上帝來敬拜.
一個自認不會犯錯的人,就無法得到赦免與寛恕,只好在酒中尋找短暫的麻木.
30
虛度光陰是最糟的浪費...
很多人認為非洲土著是愚昧的人種,其實他們並不愚昧,他們缺乏的是學習的動機.
他們並非特別的聰明,也非特別的愚昧,他們不是特別的善良,也不是特別的敗壞,他們就像一般人.
因此我對他們任何的表現,並不抱著熱切的期待,也不陷入灰心的絕望.
人的改變是聖靈的工作,我祇是順著上帝的引領,在他們的心田撒下真理的種子,
我祇期待每一個向前的腳步,都能讓非洲的福祉推進一點點.
我知道這條路上還有許多的危險,但是沒有向前冒險,日後就沒有收成.
結婚就像夫妻一起去參加一長途的探險,會遇到彎彎曲曲的河流,會走過高高低低的道路.
但是你與妻子一生要保持直接坦白的關係,不容許有任何的彎曲與高低在你們當中,
這樣你們就可以一起到天涯海角去探險.
論到前來非洲內陸的年輕宣教士應該具備:
"第一,這種人需要非常獨立,不是處處都需要人幫忙才能生存.第二,這人要能主動向人學習,並且處處能學習.
第三,無論他的學習有多少,他傳福音的目標不變.第四,他必須是勤勞的人,否則一切都將淪為空談.
第五,他最好是一個勇敢又好走動的人,因為愈有膽量的人愈不會死,愈會走動的人愈不會生病,
在生病時愈有剛強的心志與嘗試走動的人愈易康復.
不過膽量並非魯莽,膽量是深思後的行動,魯莽是衝動的表現."
富有者的悲哀是懼怕貧窮.
31
我愈來愈知道,上帝為何帶我來非洲內陸傳福音.因為他們一無所有,無法回報,祇有一顆容易受聖靈感動的心靈.
他的心中彷彿有一具指南針,有一隻看不見的手,召喚他往尚比西河北邊走去,
在那邊有成千上萬的非洲土著不斷的被捕捉,或殺戮,或販賣為奴.
他的心沒有被眾人的誇讚聲所感動,卻不斷地回應著北邊土著的哀叫聲.
他不是一個忍心的人,卻一次又一次地斷開自己身邊愛的聯繫,
他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,卻一次又一次地離開自己牧養的土著.
這種人,因著受到神聖呼召的影響,使他們一生在"各處奔跑,受窮乏,患難,苦害.
在曠野,山嶺,山洞,地穴飄流不定,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."(希伯來書十一章37~38)
33
他們是上帝委託給我的羊群,我不能因著任何的目標催趕他們,祇能按著他們的需要餵養他們.
以暴制暴,不是我們海外宣教士所該做的,容易被激動是人性裡的輕浮.
太少的信心,太多的世俗,以致缺少單純地依靠上帝的恩典.
為短期的好處而激動,反而看不見上帝長期的福祉.
34
一個不會小題大做的人,才能克服困難往前去.
我什麼都沒帶,但是上帝的羔羊-耶穌,卻曾為你們流出血來,洗淨你們殺人作惡的罪.
35
 雖然我們沒有錢;卻亳無保留的,祇想將我們的生命獻給非洲.再多的錢,也換不來這種自由.
不要以沒給妻子一個安定家而憂傷,祇要有你在的地方,就是我的家.
親愛的,不要像以前我看過的一些人,還沒有死以前,已經像個墓碑一樣的裹足不前.
我祇有一個期望-你要像以前一樣,一直往前去.
人生的每一場風暴總是帶著上帝的恩典,我的孩子瑪麗經過許多的風暴,但是她一直在上帝的恩典中.
她嫁給一個可靠的丈夫,她在丈夫的懷裡呼出了最後一口氣.
現在,我所親愛的李文斯頓,
為著非洲的苦難大地,為著非洲人生命的真光,為著瑪麗最後的勸勉,再向非洲邁進吧!
前面還有一大片未知的曠野,一大批從未聽過福音的人.
每一次的服事,每一次的傳講都是新的,願那愛我們的父神,安慰你的憂傷.
37
 一生就是要去尋找上帝所給他們的靶,去命中靶心.
38
跟隨上帝遇到困難,就像面對陽光會有影子般的平常.
海外佈道與政治人物看事情的眼光完全不同.政治人物做事是為了方便,海外佈道是為了使命.
政治的決定是各方面妥協的結果,海外佈道是單單遵照上帝呼召.
政治人物沒有長遠的目標,祇考慮到下一顆攔阻的石頭,
海外佈道是永恆尊貴的使命,為此會搬去路上每一顆絆腳的石頭.
40
一個年輕人所最需要的四項基本裝備:"以純正信仰為一生的不變根基,
以真理為自己生命的特質,愛你的鄰舍,與喜愛周遭的大自然."
海外佈道是幫助土著心靈,除非你不相信土著有心靈的存在,不然你必須肯定福音對土著心靈的幫助.
而且你論點的前提是認為土著比較愚昧,我認為你這是侮辱土著的尊嚴.
自認站在文明高階的人,應該走下你的台階,與土著站在相同水平的台階上,看著他們是如何地被西方的經濟扭曲.
收莊稼是收割者的責任,傳福音是基督徒的責任,不是"時間"與"自然"的責任.
41
...<尚比西河與其支流>(The Zambezi and its Tributaries)...
他將旅行當成撒種之旅,努力且持續地將生命的種子,撒在非洲土著的心田裡.
也許在他之年看不到撒種的果效,不過這顯示在他非洲之旅的背後,對上帝有一顆獨特的信心.
他書中描述非洲的見聞,自然科學的 研究,週遭環境的觀察,像是給讀者一篇又一篇單純,細膩的講道.
他的文字表達充滿著行動,在每一個仇恨之處,看到了赦免;在人與人的猜忌之處,看到了信任;
在虛謊的陷阱中,看到了承諾;在行為敗壞之處,看到了高貴.
沒有一本旅行記錄,記錄了這麼多旅行者與當地人在真理與愛裡互動.
所有把人生當成一場探險之旅的人,應該看看李文斯頓所做,所說,所寫的,像是一個指南針,準確指出正確方向.
無論你們一生遭遇任何事,願上帝的大能保守你們,使你們成為周遭人的祝福.
願上帝使你們恨惡一切的無聊與虛偽,並成為優秀的人,以助人為樂.
當你們為此祈求時,願上帝將更多的豐富賜與你們,願主祝福你們.
42
願我腳踏之地,成為上帝祝福非洲人的軌跡.
宗教行為可以演變成最大的偽善,他們來自教會學校,會唱詩歌,會大聲禱告,但是私底下對人與動物非常沒有愛心.
這種宗教的偽善,反而使別人對他們的信仰反感.
當他們把注意力都轉向自己時,反而看不到非洲內陸熱帶雨林的美麗.
一個人真正的不幸,不在他身體遭受多少苦痛,而在他受苦之後,依然自私,祇知道為自己活著.
懶惰是藉口之源,懶惰的人永遠無法做完一件事情.
43
我們每一個人的罪都要自己背負,不能歸罪於任何人,我為他禱告,希望他能看清未來上帝審判的可怕.
李文斯頓最勇敢的地方,不是他多次深入險境,也不是他敢面對各種攻擊,
而是他在面對人性的醜陋面時,卻對人性始終抱著希望,並將福音傳給他們.
44
願主將祂的恩惠與真理印在我的生命裡,祂的恩典使我有不止盡的熱心,祂的真理使我更回歸真實,並以熱心與真實為我一生的尊榮.
每一個遭遇都是我以前沒有經歷過的,應該為此憂慮,或是哀哭?凡事臨到必有上帝的美意.
上帝的美意不是膚淺的甜蜜,否則遭遇任何的不順利,都會心中起懷疑,這樣的人如何向周遭的人傳福音呢?
上帝!我在這個時刻極難認為這是祢的美意,但我願相信祢的美意本是如此.
每個犯罪制度的形成,對其周邊的影響是深遠的.奴隸制度使人喪失榮譽,人若沒有榮譽感,就不易抗拒好東西的誘惑.
46
當我愈認識自己的軟弱,對別人的犯錯就愈存寬大的心懷.
醉酒的人,是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,而且醉酒會像傳染病似的影響周遭的人,使人放縱與不敢面對現實.
在森林裡過夜,除了要警戒獅子的攻擊與蚊蟲的干擾外,森林裡的清新空氣,與星空下的露營,有益人的身心健康.
47
非洲內陸最大的試煉,不是致命的疾病,不是野獸的攻擊,更非陌生的土著,而是長期的孤單.
孤單可以腐蝕一顆滿懷理想者的心靈.我執意地走上孤單的窄路,是為了責任,也相信最後必有美好的結果.
許多人看的是非洲奴隸所帶來的經濟好處,...卻很少有人去聽黑奴的無助呼喊與鐵梏下的哀號.
也許我們的世界裡,也有些聰明,了解奴隸販賣實況的人,但他們卻是一群懦弱與追求賄賂的人.
他們的筆是軟弱的,寫出一堆懦弱,討好政客與富人的文字,以期待他們的一點施捨....
我知道我將面臨許多困難,花費許多的時間.但是我走上去後,後面的人將跟隨而上.
48
他知道一個種族的偏差,是源自對上帝的認識偏差....他們錯誤的行為是來自教導的錯誤,以致是非顛倒.
我知道前面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,不是探險的路,而是校正人心錯誤的路.
49
 史坦利寫道:"他的信仰不是表現在宗教理論上,而是在日常生活上親切與熱心.
他在土著當中從來不用激烈的言辭去證明他的信仰,而是安靜地,實際地與土著一起工作.
真實的信仰原來是如此自然地流露在愛周圍的人.
如果沒有愛,他對於非洲內陸的火熱,將成為跟隨他的人可怕的重擔.
對耶穌基督的信仰,使他成為一位溫柔與最容易相處的人.
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一雙看不見的手,將他一生所有不幸的遭遇,轉變成連結上帝恩典的管道,帶給眾人祝福...."
50
成為宣教士是一直往前,直接觸到未聽聞福音之人的地方.不用害怕,因為當你試著去傳福音,你才會發現原來你是多麼的勇敢.
當你離開都市文明之地,前往人稱最野蠻與落後之地,你會發現他們對福音的盼望與對上帝的愛更豐富.
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來救贖人類,使我體會到上帝給人永不改變的恩典與慈愛,就是給出祂自己,不僅彰顯在耶穌的生,更顯明在耶穌的死.
世人多麼期待上帝的工作是輕而易舉,或是滿足人的眼目享受,但是我知道愛的堅持,就是一種受苦.
我們愈走愈慢,愈走愈麻木...不過佈道的負擔,依然火熱,我相信這是聖靈的感動,
使我們相信腳掌所踏的每一個地方,未來都是上帝慈愛的擴散之地.傳福音者的腳蹤,將持續往前.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CC 倫子 的頭像
CC 倫子

CC 倫子的部落格

CC 倫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