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領導的核心是以身作則。
一旦察覺自己有不討神喜悅的地方,馬上就會認罪,悔改。而且是在主日講道時,公開承認自己的軟弱,請求上帝的原諒。
因為趙牧師知道如何服事他們,他看重的是人和愛人的心。
趙牧師也不會特別把自己"分別為聖",而是和大家起抽籤,和分配到的人同住,和大家一同行動。
將艱澀難懂的道理融會貫通成簡單的道理,這不正是福音嗎?
只要看到受苦的鄰舍,不論是誰,立刻伸手援助他,向他傳達耶穌基督的愛。
只要哪裏有需要,就到那裡去,他不是看到利益才伸出援手的人。..實踐愛不是等到有時間才去做,而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刻就伸出援手。
選擇忍耐,且故意不看眼前微小的困難,而對未來寄予厚望,所以看似天方夜譚的夢想正一一在實現。
牧師和會友間是彼此事奉的關係,而不是凌駕的對象。
耶穌說:你們中間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誰願為首,就必作你們的僕人。(馬太福音二十26~27)
教會裡面沒有牧師的派系人馬,因此每個人都是屬上帝的人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們的合一是理所當然的。
光鹽教會的每個部門都抱著"我是上帝的僕人"心態來服事,所以每個部門都是有活力的組織。
牧師和每個會友都為著成為"為了上帝,因為上帝,屬於上帝的人"而努力。
今天依然事奉著"上帝"和"會友"這兩個主人,努力使"世界"這個顧客得著感動和幸福。
首先是奉上帝為主人,謙卑自己,以把上帝擺在第一位的奴僕心態來牧會,因此隨著聖靈的命令行事,被聖靈感動時就會馬上行動。好的僕人不能沒有機動性的行動。
趙牧師所做的事總是讓人感動,他從不把會友當作管理的對象,而是將他們當作服事的對象,恩待他們。
趙牧師放下在眾人之上發號施令的權威式領導,取而代之的是知無不言,常將人們的需要放在心中,以僕人的模式來領導。他不忽略主人細微的聲音,用傾聽的耳,忠心完成主的託付。
耶穌說: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(馬可福音十45)
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(馬太福音七12)
雖然主任牧師和教會都很窮,對愛鄰舍卻亳無保留,使他們成為天國裡儲蓄最多的富牧師和富教會。
聖愛(Agape),就是完全不自私,無條件的愛(或說,永不改變的愛)。
如果用改革家的心來牧會,所有的會眾就變成被改革的對象;用老師的心來牧會,會眾就成為被教導的對象但是如果用為父的心來牧會,所有的人就都是被愛的對象了。
只要懷著"為父的心"來牧會,沒有不回頭的浪子。孩子在任何情況下,都可以重回父親的懷抱,不管是做錯事,耍任性,耍心機,愛生氣。我有時候也會像父親責備孩子一樣地責備會眾。但是當我訓誡他們時,總是忍不住掉淚。
每個人天生都是心胸狹窄的,但是當他的心被耶穌的愛充滿了以後,就不再狹隘了,甚至寬闊到可以容納所有人的心。
如果我用主管的心對待教牧同工,那就糟糕了,因為我會把他們看成挑戰,容易產生衝突;如果還帶著裁判的心,就更會想要定罪。教牧同工們也必須懷有為父的心,如果懷著經營者的心,只會以成果作為判斷的標準。
"為父的心"就是有好事會派兒女去做,有壞事的時候自己挺身而出。
不管是基於何等的美意,都不准做生意。因為聖殿要像聖殿。我們很容易傾向用好的意圖將手段正當化。
教會需要為了一點點的商業利潤,而賠上教會聖潔的形象嗎?
上帝所暫時託付我們管理的錢,要好好地使用。當財政收入愈來愈多,也就容易受到更多的誘惑。
趙牧師常常選擇正面擊破法。每次當誘惑來臨的時候,趙牧師就會在公開的場合中,請大家為堅持這個原則來禱告,誘惑馬上就會離開。
有意義的用錢比存錢更有趣。
人們慢慢會誤認為特別奉獻比較多的人,是教會裡比較重要的人。但是沒有辦法特別奉獻或是捐款的人,就算他們做好自己本分的事,還是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罪惡感。
趙牧師把每位教牧同工都視同珍寶,他不會使教牧同工互相競爭,反而刻意營造一種風氣,讓教牧同工互相稱讚,淚勵,用愛心彼此勸勉,相信他們一定可以一起成長為優秀的牧者。
趙牧師任命各個事工負責人的時候,也會先徹底衡量他們的能力,一旦將事情託付了,就予以信任和等待。任職的同工就會自發性地改變。就算牧師沒有一一指示,也會俐落地把事情處理好。
趙牧師說,帶領人的時候應先把目標擺一邊來牧會,回顧過去時,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一直都在成長。不分晝夜造就人的教會,熱中於帶領人的教會。
牧師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他們普通人一樣;會犯錯,會受傷,但牧師讓我們看到他真實的一面,很容易感同身受。因為牧師自己放下身段,人們就愈尊敬牧師。
全站熱搜